學科專業“上新”了 兩年來全國高校新增3715個本科專業點
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近日印發《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對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工作作出系統部署。統計顯示,兩年來全國高校撤銷、停招本科專業點6638個,新增3715個本科專業點,學科專業調整力度為何如此之大?學科專業“上新”的依據又是什么?
近年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校園里,不時能看到一群年輕人用鏡頭追逐著一只特殊的“小鳥”,其實,這只小鳥是北航團隊研發的“機械蜂鳥”。作為世界上唯一持續飛行時間超過15分鐘的可懸停撲翼微型飛行器,“機械蜂鳥”打開了新一代微型飛行器研制的新路徑,其續航、抗風、耐撞等能力領先于國際同類飛行器,已完成了火場救援、隧道巡檢、交通監測等任務。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閆曉軍介紹,這一研究就是瞄準未來產業,加快學科專業內涵更新升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 閆曉軍:瞄準國家急需和科技前沿,布局新興交叉學科。率先申報低空領域一級學科,帶動了全國120所學校申報增設低空領域的一級或二級學科專業。
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快速布局一批學科專業點,“低空經濟”學科設置,就是《方案》中要求的,實施急需學科專業超常布局行動。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 欒宗濤:一是面向低空經濟這一戰略領域,打破三年一輪學位授權審核的限制,支持清華、北航等高校設置“低空技術與工程”目錄外一級學科,支持南航等高校設置相應的目錄外二級學科,今年布點,今年招生。二是2025年增設了健康與醫療保障、智能視聽工程等29種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本科專業,新增了1839個本科專業點,同時還撤銷了不適應需求的本科專業點1428個。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長朱秀梅介紹,目前正在推動健全人才供需適配機制。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長 朱秀梅:持續面向具身智能、工業互聯網、低空產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開展產業人才需求預測研究,圍繞著產業發展與學科專業設置、技術變革與人才培養、崗位能力與課程改革等關鍵問題深入研究,提出學科專業引導建議。
《方案》提出,要實施存量學科專業優化行動,對社會需求明顯不足、培養質量下滑、辦學條件不足的學科專業點進行預警并提出整改要求。
教育部數據顯示,兩年來,全國高校新增本科專業點3715個,撤銷和停招6638個。此外,增設博士點1064個、碩士點2258個。撤銷博士點27個,碩士點285個,學科專業調整的力度不斷加大。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欒宗濤介紹,學科專業調整的核心是要解決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為了健全供需對接機制,目前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臺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
學科專業名稱的改變不是關鍵,重點是要強化學科專業的內涵,引領高質量發展。欒宗濤介紹,下一步,教育部將完善急需學科專業清單發布使用制度,建立急需學科專業超常布局機制,指導高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 欒宗濤:指導各地積極開展學科專業設置與區域發展匹配度分析,盡快發布本地區急需學科專業清單和學科專業預警清單,引導高校持續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結構,著力提升學科專業設置與區域戰略需求、科技發展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