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店“AI換臉”,臟亂廚房秒變精品堂食!背后代運營灰產浮出水面
溫馨的用餐環境、醒目的門店招牌、座無虛席的顧客……臨近飯點,當你饑腸轆轆地打開外賣平臺,這樣一家裝潢精致、眾人排隊用餐的門店頭圖,肯定會讓你下意識地認為:這是一家擁有線下實體門店的靠譜好店。
然而這些外賣頭圖,竟是AI生成的虛假圖片。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如今一些外賣商家正使用AI生成的虛假門頭圖片,將無堂食、無實體門店的“幽靈廚房”包裝成熱鬧非凡的線下堂食店。
從商家主動購買服務,到代運營公司“包辦一切”,再到平臺審核失靈,讓消費者陷入一場精心設計的視覺騙局。當外賣脫離實體門店的約束,餐飲業的誠信底線正接受科技與監管的雙重考驗。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針對外賣商家使用AI圖片造假問題,三家外賣平臺正在進行專項整治。市場監管部門表示,除了要求外賣平臺加強審核外,還將加大檢查力度,進行重點、全覆蓋整治。
【現場走訪】
部分“堂食”店鋪僅有操作間
甚至有老板在外省“遠程開店”
文女士是外賣平臺的常客。她發現,近來各外賣平臺上多了些裝飾雷同的外賣店,這些店的頭圖都有著相似的特點:大字招牌門頭、氛圍感十足的燈光、座無虛席的顧客以及煙火氣十足的用餐環境。這樣有線下實體門店的外賣店,讓苦于“無堂食外賣”久矣的她立即選擇下單。
但之后她無意間發現,自己經常光顧的那家自稱有堂食的外賣店竟藏于商業街負一層,根本沒有堂食。她拿出外賣平臺的圖片進行對比,“完全不相干”,后來才知平臺上氛圍感十足的頭圖,竟是用AI生成的。
像文女士一樣,被外賣店虛假AI頭圖所困擾的食客不在少數。記者對多家外賣平臺上疑似使用AI頭圖的商家進行走訪。
餓了么平臺上的“胡季爆炒干鍋(春熙路店)”外賣店頭圖顯示,店內有兩層,員工正忙碌工作,二層包間里還有顧客在用餐。可當記者來到位于成都未來中心二層該店鋪所在地時才發現,這是一家專做外賣的店鋪,并無高大亮眼的門面,只有一個操作間。
▲胡季爆炒干鍋(春熙路店)線上圖片與線下情況的對比
當記者詢問為何使用與實際不符的AI頭圖時,員工避而不答。據在此處統一管理的工作人員介紹,這里有12個外賣商家,他們只檢查商家的證照是否齊全,是否存在超范圍經營、食材過期、虛假宣傳等問題,并未對商家的線上頭圖進行檢查。
京東平臺上的石小路肥腸芋兒雞(春熙路店)也存在同樣的情況,頭圖中看似是臨街堂食店鋪,實際上開在外賣商家集中區,并無堂食。
美團平臺上的榮興冰室·港式茶餐廳(建設路店)頭圖看起來頗具格調,讓人認為這是一間堂食小店。而當記者來到位于踏水橋北街60號負1樓11號的實際地址時,一間陰暗的無堂食外賣店就展現在眼前:門店設置在狹小的巷道內,店內衛生情況不佳、預制產品無序擺放。
▲榮興冰室·港式茶餐廳線上圖片與線下情況的對比
記者了解到,該店開張不到一個月,老板在武漢,平時通過“遠程”遙控的方式開店。老板姚先生介紹,雖然他此前有經營餐飲的經驗,但面對復雜的外賣平臺規則,他最終選擇將店外包給外賣運營團隊,“你只需給他們列個菜單,圖片、定價、店內裝修就都可以搞定。”他自稱門店頭圖是由運營團隊制作上傳的,他并不知情。隨即,屬地市場監管人員到達現場檢查,責令其置休、整改。
【記者調查】
運營團隊替商家開店“包辦一切”
平臺考核機制重“數量”而非“質量”
外賣頭圖是用于外賣平臺上展示商家形象的圖標。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外賣平臺都存在商家使用AI頭圖將無堂食包裝成有堂食的情況,這些店鋪有的月銷量數千單甚至上萬單。
為何使用AI頭圖?記者調查發現,這背后是一整套針對消費者心理的精準算計。
商家認為,頭圖重要的關鍵在于顧客在點餐的短時間內要翻閱數家店鋪,頭圖對顧客來說是關鍵的第一印象。在顧客對食品安全問題越加重視的當下,“頭圖顯示有堂食,顧客就更容易進店。”因此為了吸引顧客下單,他們就會購買或生成有堂食的AI頭圖,或交由第三方運營團隊包辦。
除了迎合顧客外,外賣店鋪的裝修還影響著店鋪的單量。不斷上升的單量能提高下單轉化率,轉化率越高,平臺給到的流量也就越高,呈螺旋上升的趨勢。因此,將線上店鋪打造得像線下實體店一樣光鮮亮眼,就成為外賣商家努力的方向之一。
記者以開外賣店為由,咨詢一家外賣代運營公司。客戶經理唐先生表示,現在外賣商家更新換代快,“這家沒做起來,馬上關閉重新開。”因此運營公司的效率也要跟上商家開店的速度。他們為商家提供全套服務,包括店鋪設計、爆款設置、引流等。
他說,市面上的運營團隊參差不齊、收費模式多樣,但共同點是承諾“包辦一切”。而“包辦一切”往往意味著,商家只需提供菜品和成本價,運營團隊就可以將一家外賣店在線上開起來,包括定價、設計圖片、策劃活動等,“至于圖片是否真實、是否使用AI,有的商家不知情、不在意,消費者也無法鑒別。”
▲石小路肥腸芋兒雞(春熙路店)線上圖片與線下情況的對比
唐經理透露,現在平臺的考核機制更側重于“商家數量”而非“運營質量”,比如外賣平臺業務經理的KPI是拉新,追求上線率,這導致在商家資質審核和后續管理方面存在粗放問題。
而由于消費者對視覺與現實的差距有著“極高的容忍度”,使得外賣行業“貨不對板”成為常態。
【整治監管】
三大外賣平臺啟動專項治理
監管部門將加大檢查力度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表示,用AI生成圖片進行宣傳的現象已非常普遍,各大城市均出現了這一現象,不僅是外賣平臺,旅游、電商等領域也同樣存在。
他表示,過去一段時間,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各類亂象出現。目前AI生成內容的泛濫趨勢已不可阻擋,大部分人無法分辨人工和人工智能圖片的區別,同時由于它“免費且高效”,導致更多商戶選擇使用。
今年3月,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該《辦法》已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中就明確,對所有人工智能生成、合成的內容必須打上標識。這意味著,平臺有責任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識別和標注,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對于外賣店“AI換臉”現象,多家外賣平臺均表示,不允許商家使用AI頭圖。
餓了么表示,已成立專項治理小組,持續推進這類問題的治理,會通過完善規則、技術研發等方式,加強對于此類門店的識別以及整改。
京東外賣表示,將嚴格管控入駐商家的品質,制定嚴格的商家管理規范。針對個別門店使用AI圖片作為頭圖的問題,當前已組建了專項治理團隊,持續進行排查治理。
美團外賣表示,頭圖(店鋪頭像)不能使用商戶牌匾、環境圖、門臉圖等圖片。餐飲商家使用第三方AI軟件,生成門頭圖樣式的圖片作為logo,有誤導用戶的嫌疑,目前平臺已成立專項小組進行專項治理。
▲市場監管人員到現場檢查,要求商家進行整改
同時記者也將此事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反映。監管人員到店檢查后,已責令涉事餐廳進行整改,并要求商家將有虛假宣傳嫌疑的圖片進行更換;對衛生條件差的餐廳,要求其衛生驗收合格后才能重新營業。
監管人員表示,他們前期未注意到外賣商家使用AI圖片的問題,接下來他們將同外賣平臺進行對接,要求平臺加強審核,同時他們也將加大檢查力度,針對無堂食外賣進行重點、全覆蓋整治。
【專家建議】
需改變平臺估值和增長的底層邏輯
記者看到,目前各平臺已對記者所反映的個別商家問題進行處理,但依舊有其他商家存在使用AI圖片的情況。
上述分析師表示,整治只是一方面,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如何扭轉整個行業的生態。平臺的估值和增長依賴于龐大的GMV(商品交易總額),這驅動其不斷追求商家和訂單數量的擴張。在這種邏輯下,海量的、哪怕是粗制濫造的店鋪,只要能為平臺貢獻流水和流量,就具備了存在的價值,最終,為這場“虛假繁榮”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 給推土機裝上AI智慧大腦丨走在前 挑大梁 · 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
- AI長圖站|青島開海,頭鮮上岸!有啥營養?怎么吃?快來解瑣→
- 25000次工況測試淬煉全球首款AI智能推土機 山推讓推土機“會思考能決策”
- AI動圖站丨又是一年好“豐”景,秋季養生不可少
- AI城事繪丨明日開海,青島漁港碼頭等你“尋鮮”
- AI海報集|古詩詞里的千年浪漫!跨越時空的星光,藏著愛情的萬千模樣
- AI小課堂|幾點吃最合適?主食和蔬菜如何搭配?晚餐的正確打開方式
- AI小課堂|幾點吃最合適?主食和蔬菜如何搭配?看,晚餐的正確打開方式
- AI小課堂|秋天得潤養,吃對這種食物能潤肺止咳、抗衰老
- “濰企云”正式上線!濰坊移動發布“小快輕準”產品,賦能企業AI+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