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戶外作業不慎失足墜崖致骨折,登山前這些安全措施要牢記
進入秋季,天氣涼爽,外出爬山游玩和勞作的人增多,加上山路陡峭險峻,地形復雜,爬山時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受傷被困。近期,消防救援人員接到了多起人員戶外受傷被困的險情。
近日,陜西榆林靖邊縣一名女子在戶外作業過程中不慎失足墜落到山崖底部,導致腿部骨折,無法脫困。救援人員到場后在安全位置設置錨點,利用繩索系統實施救援。
4名救援人員沿繩索降落到崖底,將女子轉移到平坦地方,隨后利用擔架將女子固定,緩慢拖拽至崖頂安全區域。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救援,救援人員成功將受傷女子轉移至安全區域并送醫治療。
相似的事故也發生在吉林,近日吉林蛟河一女子上山采蘑菇時,不慎從陡峭的山崖墜落,被困在半山腰一處不足一平方米的凸巖上。救援人員通過無人機搜索發現,山崖仰角超過80度,女子蜷縮在巖石邊緣,距離山頂30多米,下方則是近170米的深谷,稍有滑動,便有跌落風險。救援人員經過探查后,最終制定了繩索緩降方案進行救援,由兩名救援人員背著救援包,沿陡峭的巖壁下降接近女子。
救援人員為被困女子穿戴好安全吊帶后,山頂的救援小組配合提升繩索,最終通過不間斷的上下合力,將女子轉移到安全地點,所幸女子并無大礙。
吉林省蛟河市消防救援大隊 陳禹源:戶外登山作業時,應對山上的環境、氣候特點和路線做好初步了解,提前做好路線規劃和個人安全防護,攜帶充足自救裝備。注意腳下安全,切忌在懸崖峭壁等危險地形處逗留。
專家提醒,登山作業時要量力而行,中途要注意適當休息,避免因過度疲勞導致體力不支。如遇危險,要保持冷靜,減少體力消耗,想辦法求救并等待救援。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主任醫師 羅民:要避免快速登山,因為登山需要彎腰、低頭,脊柱的重心就會發生變化,會對心腦血管造成危害。所以秋季登山的時候,有基礎病的人謹慎為好;有腦血管疾病的人,姿勢的變化容易誘發腦梗;有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因為登山的時候需要增加心肺的負荷,一定要小心。
登山不慎迷路被困 消防緊急救援
記者注意到,險情很多發生在沒有被開發的野山。這些野山人跡罕至,缺乏保護措施,容易發生迷路、摔傷等意外。
近日,浙江寧波的崔先生一家三口在夜爬上山時,迷失了方向,被困山中。消防救援人員接到求助后通過微信與崔先生取得聯系,確認三人的具體方位。
救援人員來到山腳下時,時間已經較晚,能見度不高。消防救援人員依靠強光手電照明,沿著崎嶇的山路向上搜尋。經過近1個小時,才找到了崔先生一家人。所幸三人身體均無大礙。隨后,救援人員將崔先生一家安全帶至山下。
前幾天在江西上饒,一名男子與同伴擅自進入一景區內的未開發區域徒步爬山時,不慎失足墜入深坑,無法脫困。救援人員與熟悉地形的當地向導取得聯系,攜帶繩索系統、多功能擔架等裝備徒步向男子被困區域行進。
救援人員最終在海拔約1300米處發現了被困男子,立即為男子進行傷口消毒和包扎處理,并將男子送至中途補給站補充電解質和能量食品。稍作休整后,救援人員將男子安全護送下山。后經了解,當天這名男子與同伴從外地來到該景區爬山,從未開發路線進行徒步攀爬時,腳滑導致墜入深坑。
前些天,在安徽滁州瑯琊山,一名男子在進山施工時不慎迷路,無法返程。救援人員與被困男子的同事取得聯系,在其同事的帶路下,迅速來到事發山區。
事發區域十分陡峭,周圍雜草叢生,有些地方無路可走。救援人員與被困男子進行實時溝通,并通過發來的定位,不斷移動進行搜尋。經過30分鐘左右的搜尋,救援人員在山中一處灌木叢里找到了被困男子。此時男子體力透支嚴重,救援人員立即為男子穿上降溫背心,并攙扶著男子進行轉移。
經過近1個小時的救援,消防救援人員將男子帶至山下。
據了解,這名男子在該山區進行作業,但不慎在下山時迷路。專家提醒,在登山途中一旦迷路或者被困,要保持冷靜,減少體力消耗,及時撥打119報警電話或發出求救信號,原地等待救援。千萬不要心存僥幸,盲目嘗試其他路徑。
北京市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 馮濤:夜晚可以使用手電、手機發出光閃信號進行求助,以便能夠被救援人員及時發現。救援人員也會利用無人機進行搜救,或使用電話持續與被困人員進行溝通,方便快速定位。如果在登山的過程當中不慎崴腳,應立刻停止受傷部位著地活動;用衣物或書包將腳部墊高,用冷水打濕衣物冰敷腳部,以減輕腫脹和疼痛。
登山不大意 安全措施要牢記
戶外登山安全受多重因素影響,比如天氣、地形、個人身體素質等等,無論是爬山親子游還是年輕人結伴而行,做好安全預防措施必不可少。
在戶外登山前,要對自己的心理和身體狀況進行充分了解評估。其次就是詳細了解要去的目的地的情況,比如天氣、溫度、路線情況、風俗、有哪些潛在風險,是否需要帶露營裝備等。開展戶外活動前做好充分的熱身,以及結束后及時拉伸,避免受傷。
安徽省宿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明光路消防救援站 徐鵬:登山戶外運動要量力而行,合理運用登山杖,運用正確的行走方式進行徒步。比如說上山的時候,可以用外八字的方式進行登山,同時注意重心的轉移;下山的時候,不宜去過快地跑動或者邁大步,可以用小碎步,或者用小步伐的方式下山;也可以使用雙手持杖的方式,來減輕身體對膝蓋的壓迫,以及保持身體的平衡。
登山出行前,可以做一些適應性的訓練,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評估,比如野外生存識圖用圖和緊急求救的知識技能。戶外運動愛好者可以準備一張救生毯,在惡劣天氣下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還要攜帶一些高熱量食物,比如堅果、巧克力、谷物能量棒和電解質水等。遇險時要保持冷靜,認真分析周邊環境,要盡可能離開所處的危險境地,以防意外再次發生。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