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的兒童救生衣可能是玩具,不送檢就買到“完美”報告
“有質檢更放心”,在電商平臺,不少商家會曬出看似權威的產品檢驗檢測報告,但這些報告真的靠譜嗎?
近日,瀟湘晨報·晨視頻記者接到長沙消費者反映,市面上很多兒童救生衣實際執行是玩具標準,質量良莠不齊。記者購買多款救生衣后原本想找一家檢測機構檢測,但網絡上一名中介的一番言論直接“雷”到了記者:無需送檢,花幾百元就可以買到一份“完美”的檢驗檢測報告,“官網”可查。
記者深入調查后,竟發現了一條虛假檢驗檢測的生產鏈條:客戶提出需要,檢驗檢測企業量身定做,只要花幾百元,無需送檢就可以“炮制”出一份合格的檢測報告。不僅在報告上提供的網站上可查,甚至可在國家市監總局官網上查到編號。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報告系檢驗檢測公司出具,其注冊地、樣品接收地、報告生產地全不在一個地點,報告附帶的查詢網站與檢測公司實際官網高度相似,但未經備案,一般消費者很難溯源,檢測檢驗公司從而也可以借此與虛假報告實現“切割”。
調查中,深圳市中安質量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直接向記者表示,花600元就可以買到一份有CMA(中國計量認證)和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證的檢測報告,記者需要“送樣”,不過寄什么東西都可以,因為只是“走個流程”。記者寄了一個空塑料袋過去,三天后就收到了一份委托產品的檢驗合格報告。
目前,記者已將相關情況向涉事公司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反映。深圳市龍華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經掌握此情況,并發現涉事公司涉嫌犯罪線索,公安部門也已經介入。
記者調查兒童救生衣產品質量問題時尋找檢測機構,中介爆出“驚人”言論:無需送檢報告直接買
近日,瀟湘晨報記者接到長沙消費者反映,市面上很多兒童救生衣實際執行是玩具標準,其安全性令人堪憂,記者介入調查。
△記者購買的幾款兒童救生衣。瀟湘晨報記者 攝
記者在網絡購買了多款兒童救生衣后,計劃將這些買到的兒童救生衣送到專業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看其是否符合國家標準,隨即在網絡上聯系到一位專門從事檢驗檢測市場業務的中介。
記者提出要按照推薦國家標準來檢測這些救生衣。這名中介看到記者提出的要求,一開始表示他們公司并不具備檢測這些指標的能力,只能幫忙咨詢聯系其他特定的檢測公司。
在隨后的交流中,這名中介突然詢問記者:“你們是想實際測試一下,還是對外銷售,如果是銷售用途的話,我們可以‘直出’。”
中介隨后解釋,所謂“直出”,即不用寄送樣品,直接編輯項目及檢測結果并生成報告,很多電商平臺上的商家使用的就是“直出”報告。
△中介介紹,直出報告的價格為幾百元到1000元。微信截圖
中介介紹起“直出”的好處:“實驗室官網可以查詢,認監委(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可查,你想要檢測什么內容都可以寫上,數據就可以非常完美。”
在與中介溝通過程中,其推薦記者選擇“直出”帶有CMA和CNAS認證的檢驗報告。CMA指的是中國計量認證,又稱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是第三方檢測機構進入市場的準入證。CNAS則為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也為檢驗檢測行業的國家權威機構。
該中介介紹,所謂實驗室可以先寫好報告給客戶“預審”,如果滿意了再蓋上公章,不滿意可以再修改。
未送檢果真拿到合格報告,在認監委官網上可查到編號
一番溝通后,記者以某公司名義將救生衣圖片發給中介后,次日對方發給了記者兩份檢測報告的電子預審版本,經記者確認后,三天后對方發來了蓋有檢測公司公章的正式版電子版,后還通過快遞給記者寄來了紙質鮮章版本,兩份報告一起從廣東東莞發出。
一個報告的公章主體為擎云(湖北)檢驗檢測認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擎云公司),該份報告價格為1000元,帶有CMA印章。
△記者收到的直出報告。瀟湘晨報記者 攝
明明沒有經過送檢,但該份報告卻列明記者提供的救生衣10多項檢測項目均為“合格”,其中包括“甲醛含量”、“耐水色牢度”、“浮力損失”等多個檢測項目。
△沒有送檢,報告顯示產品所有指標都合格。瀟湘晨報記者 攝
另一份蓋有深圳市中安質量檢測認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中安公司)的檢驗報告也如出一轍,該份報告的價錢為600元。該份報告除了有CMA的標識外,還有CNAS等標識。
中介介紹,之所以前者出具的報告需要貴幾百塊,是因為該份報告可以在認監委的官網上查詢到。根據中介提供的這份報告,記者在國家市監總局網站的“檢驗檢測報告編號查詢”一欄中查詢到了該報告編號和上傳日期,但無法查看具體內容。
△記者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上查詢到這份報告編號。網頁截圖
兩份報告上均列明報告的編號、查詢網址、查詢二維碼。通過報告附帶查詢網站的“報告查詢”一欄可以查詢到該份報告的具體內容,但記者通過工信部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未能查詢到這些網站的備案信息。
△直出報告上的查詢網頁(上)與檢測公司官網(下)幾乎一模一樣,網址也極為相似。網頁截圖
記者通過公開途徑獲取深圳中安公司的備案官網網站,該網站網址為www.ccts-lab.com,該域名與虛假報告上列明的所謂實驗室查詢網址(www.lab-ccts.com)域名極為相似,而在備案官網上不能查詢到上述報告編號以及具體信息。
記者詢報告是否可用于市場監管等部門檢查,中介稱,“這種直出的報告只能是給經銷商看,或者給客戶看,政府部門一眼就能看出來,你到底是實測的,還是出的假報告。”
檢測公司官方電話未正面回應,工作人員打來微信語音承認系虛假報告:怕被錄音
記者拿到的虛假報告,到底是不法中介仿冒真實檢測公司出具,還是真的與檢測公司有所關聯?
記者以之前辦理報告的公司名義,撥打深圳中安公司官網上“400”開頭的客服電話,求證報告真偽。接電工作人員讓記者添加其微信,將具體報告發給他。
一個小時后,記者再次撥打400客服電話,工作人員表示,“剛剛我掃了這個報告(二維碼),一般沒有問題的”“應該是真的”。
記者要求對方給出明確答復,工作人員又稱自己現在已經不負責這個工作,該業務已經外包。記者反復追問之下,對方掛斷電話。
不久后,該工作人員給記者打來微信電話,詢問“你這個報告是不能用還是怎么樣?”
該工作人員稱,剛才記者撥打400電話詢問時,不方便直說。
“你知不知道沒有送樣,都是不合規的,你在電話里面那樣問,誰敢跟你說。”“都不敢正面回應你,因為怕錄音怕被取證知道嗎?”
這名工作人員稱:“如果是實測的,你打官方電話會正面回復你,如果說沒有,你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你能用就能用,不能用就不要找別人麻煩,大概就是這么一個規矩。”
記者繼續求證報告上的章印是不是真的,對方否認是純P圖。
“你不要再問我這個事情了,你不要再糾結這個事情……現在再問我就不知道了……”記者進一步詢問時,對方掛斷微信電話。
湖北擎云公司工商注冊地在湖北襄陽市,記者登錄湖北擎云公司的備案網站,頁面顯示的是深圳市擎云實業有限公司官網,該公司與湖北擎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系同一人。網頁上的“在線查驗”一欄無法打開。
記者撥打深圳市擎云實業有限公司工商登記聯系方式,該電話也是深圳中安官網公布的一個對外聯系方式,記者表明身份后詢問,對方稱:“這個不是我辦的。”隨即掛斷電話。
記者寄一個塑料袋也收到了檢驗合格報告,檢測公司客服人員:寄什么都可以,走個流程
一份造假的檢驗檢測報告,帶有國家權威機構的認證標識,在報告上附帶的所謂檢測公司官網上可以查詢,但查詢網址本身未經備案,在經備案的檢測公司官網上則查詢不到這些報告內容。
從表面上看,這些檢測檢驗報告與該份報告上顯示的檢測檢驗公司并不存在關聯。但實際是否如此呢?
記者通過深圳中安公司官網公布的方式聯系到該公司一名客服人員,并以要給一個飲水杯做檢驗報告為由添加對方微信。
客服人員微信朋友圈的宣傳。網頁截圖
在了解記者有檢測意愿后,對方隨即詢問記者是否方便微信語音電話,對方在微信電話中稱:“我們是需要寄樣到實驗室,但是報告是直出的。”該客服解釋:“產品本身是不檢測的,其實寄什么都行,我們只需要個物流信息,就是為了合規一點,走個流程。”
記者隨后按照對方指示提供了公司信息及水杯照片,并支付費用600元。在所謂“送樣”環節,記者則通過快遞將一個空塑料袋寄到了對方指定的地址。
△記者收到的飲水杯檢測報告。瀟湘晨報記者 攝
8月19日,客服給記者發來了飲水杯的電子版合格檢測報告。
記者注意到,該報告樣式、查詢網址與二維碼網址均和前述中介給記者提供的虛假報告一致。同時,客服人員還通過快遞提供了該報告的紙質鮮章版本,物流信息顯示,該快遞也是從東莞市發出,并且與記者之前收到的救生衣檢驗報告為同一寄件人。
檢測公司注冊辦公地點常年無人辦公,樣品接收地、報告發出地全不同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規定:檢驗檢測機構應當在資質認定證書規定的檢驗檢測能力范圍內,依據相關標準或者技術規范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出具檢驗檢測數據、結果。
CNAS官網信息顯示,證書認可深圳中安公司的“實驗室關鍵場所”為:深圳市龍華區福城街道四和社區觀瀾大道120號C棟5樓,主要活動為:檢測,簽發報告和/或證書,樣品接收,合同評審。上述地址也是該公司的工商注冊地址。
8月15日-21日,記者連續多日走訪該公司,發現公司大門始終緊閉,未見有人員辦公,透過公司的玻璃門可以看到,公司內部辦公室門上有“實驗室”字樣。
深圳中安公司此處辦公地點,也出現了深圳擎云實業有限公司的影子。該公司玻璃門旁,放置一塊白板,上面有著“深圳擎云實業有限公司銷售目標計劃”字樣。
△深圳中安公司玻璃門外放置的一個白板。記者 攝
該辦公地址旁邊公司的多名工作人員也證實,該公司很少看到有人來辦公。
△深圳中安公司大門緊閉,從環境看已經很久沒人辦公。瀟湘晨報記者 攝
記者同時走訪了深圳中安公司客服人員之前指定的“寄樣”收貨地址,該地址為深圳市龍崗區李朗國際珠寶園A1棟4樓。記者注意到,辦公樓墻壁上公司信息顯示,這里也有兩家檢測公司。記者在下班時期到訪時,仍有數十人在內辦公,還不斷有員工在微信上與客戶商討檢測細節。記者查詢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和CNAS官網,未能查詢到上述兩家公司擁有相關檢測檢驗資質。
記者在社交媒體看到,不少網友反映這兩家公司常年對外招聘銷售人員,還以“傳媒公司”名義對外發布招聘。某招聘網站的招聘信息也顯示出這一點。
記者同時發現,這種“不送樣可以直出報告”的現象在檢測行業并不鮮見。記者從多個網絡渠道表達有檢測意向后,有多個自稱檢測公司工作人員聯系記者,有工作人員表示,“什么產品都可以檢測”,并且可以直出報告。
“送樣檢測價格便宜一些,直出會貴一點。”一名自稱廣州某檢測公司的工作人員稱。
兩地市場監管部門稱已介入調查,深圳龍華市監局:已掌握涉事公司涉嫌違法犯罪線索
實際上,虛假認證與出具虛假檢測報告一直是國家多部門重點打擊的行為。
我國《認可認證條例》規定,認證機構出具虛假的認證結論,或者出具的認證結論嚴重失實的,撤銷批準文件,并予公布;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負有直接責任的認證人員,撤銷其執業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損害的,認證機構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早在2023年10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公安部聯合印發《市場監管總局 公安部關于開展虛假認證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要集中整治虛假認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清理“當天出證/報告”“直出證書”“不送樣檢測”等違法行為。
目前,記者已經向深圳龍華區市場管理局和襄陽市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團山市場監督管理所反映。
龍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發現深圳市中安質量檢驗認證有限公司涉嫌犯罪線索,“公安已經是介入的了,這家公司不僅牽涉它一個主體,還牽涉了幾個主體在里面,這些公司已經是在我們的監控范圍內了。”
襄陽市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團山市監所工作人員表示將盡快進行調查。后工作人員答復稱,湖北擎云公司否認出具虛假報告,“(他們稱)目前還未出具一份報告,公司也是剛收到下發的CMA資質證件”。記者注意到,在反映情況之后,報告上的網址已無法打開,20日又開放查詢,之前顯示為湖北擎云公司出具的救生衣檢測報告編號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上已無法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