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點調查|藏高樓躲山頂,還能遠程操控……“黑廣播”咋清不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管悅
兜售假劣藥品、騙人錢財、電磁輻射威脅居民健康和民航安全……近年來,“黑廣播”時有露頭,相關部門不斷加大打擊治理“黑廣播”“偽基站”違法犯罪行為力度。對于“黑廣播”運作模式,許多人感到很陌生,他們是怎么運作的?為何難以根治?如何進一步加以防范?
藏身34層高樓樓頂
盜接電源、循環播放
“我當天用了,我當天就覺得身體特別舒服。”6月20日,山東省無線電監測站點發現濟南市萊蕪區出現異常廣播信號,頻率為97.8赫茲,正在循環播放以“太赫茲光波”為噱頭的假藥廣告。通過臺站數據庫比對和解調信號內容,判定為“黑廣播”。
隨后,濟南市無線電監測部門和濟南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工作人員立即出動,駕駛移動監測車、手持監測設備和無人機展開拉網式排查,通過“場強逼近法”層層遞進,最終將信號源鎖定在一棟34層住宅樓的電梯井附屬結構頂部。
當執法人員爬上樓頂時,發現一套正在工作的“黑廣播”設備。該設備擅自接入電梯井內的電源,采用遠程操控技術,現場無人值守。其設備分別為:一個偽裝成配電箱的發射機,存滿廣告內容的內存卡,以及一根架設在通風井處的天線。隨后,執法人員對其進行拍照取證、登記等,并依法拆除收存該設備。
何為“黑廣播”?據了解,“黑廣播”是未經廣播電視管理部門和無線電管理機構批注、擅自設置并利用廣播頻率向社會進行播音宣傳的電臺。“黑廣播”多采取大功率(500W-1000W+)發射,覆蓋半徑一般為15-40公里。內容以宣傳保健品、醫療器械等為主,無限夸大藥品功效,極其容易欺騙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
假地址、假電話
消費者維權難
記者在社交平臺搜索發現,關于“黑廣播”虛假醫藥廣告的投訴屢見不鮮。不少消費者反映,家中老人遭受經濟損失,少則五六百元,多則超十萬元;且銷售方所留電話均為網絡虛擬號碼,只能通過快遞貨到付款,無法追溯其真實地址,難以維權。
消費者吳先生反映,自己父親收聽了“黑廣播”的中醫講座電臺欄目,主持人聲稱一款鹽藻產品能“包治百病”,在“專家”和“患者”輪番鼓吹下,老人深信不疑,花費五萬元訂購了三個療程的產品。然而,收到貨后卻發現,所謂的“高科技鹽藻提取物”是胡蘿卜素膠囊,成本極低,根本不具備宣傳中的功效。
還有消費者反映,家中老人花費上萬元購買的宣傳可去除惡性腫瘤的“散結”產品,收貨后實為壓片糖果。
而“黑廣播”的危害遠不止于誘騙消費者,更對民航低空通信等重要無線電業務造成嚴重干擾。根據公開報道,此前,國內一城市曾有兩架飛機在空中同高度交叉飛行的時候因有“黑廣播”發射無線電干擾,指令發不出去,險些造成嚴重后果。
此外,“黑廣播”如果架設在居民小區樓頂,也會對居民造成一定程度的電磁輻射。
成本低、手段隱蔽
遠程遙控 難抓現行
“‘黑廣播’屢禁不止的核心在于其暴利屬性、低違法成本與高隱蔽性的結合。”濟南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鄭文學介紹,“黑廣播”設備(主機、天線、饋線、電源、散熱器等)可購買零配件自行組裝,技術難度低,成本較低;多支持定時開關機,維護和操作成本也不高,“而通過虛假宣傳銷售,利潤可達成本的數倍甚至數十倍,此前打擊的犯罪團伙僅一個月就獲利四五十萬元”。
根據媒體報道,有關部門在抓住一伙利用“黑廣播”兜售假藥的犯罪分子時發現,其售賣的藥品由面粉和獸藥混合而成,一盒成本僅幾元,卻在“黑廣播”里賣出999元的高價。
記者在二手市場搜索發現,有部分商家售賣無線電廣播發射設備,根據設備復雜程度、成色、功率等不同,售價50元至12000元不等。其中,有產品標簽顯示可發射頻率為76MHZ—108MHZ、可插SD卡、U盤等。
隨后,記者以買家身份咨詢了一款售價為3500元/臺的1000W無線FM調頻廣播發射器。其賣家稱,設備帶天線,可覆蓋方圓20多公里范圍。
值得指出的是,隨著科技進步,不法分子架設“黑廣播”的手段也越來越隱蔽。“黑廣播”發射設備輕巧,有的“爬上”高層居民樓頂,有的挪到山里,還有的直接“登上”高山鐵塔……
“這些隱蔽手段給我們的監測工作帶來極大挑戰。”濟南無線電監測站科長王冰介紹,有時為了定位一個信號源,監測人員和執法人員需要在山區徒步數公里或連爬十幾棟高樓,進行地毯式搜索。而有的設備安裝在懸崖峭壁之上,拆除難度和風險較大。此外,王冰表示,設備安裝上后也無需值守,遠程遙控就能輕松廣播,難抓現行。
如何快速識別“黑廣播”?
有無準點報時功能是關鍵
近年來,應對“黑廣播”,全國各級無線電管理機構深化部門聯動協同,優化技術支撐手段,不斷加大打擊治理“黑廣播”查處力度,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露頭就打,切實維護空中電波秩序。根據工信部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全國累計查處“黑廣播”“偽基站”違法犯罪案件556起,繳獲相關設備508臺(套)。
具體到濟南市,2019年至今,濟南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累計受理“黑廣播”舉報百余件,聯合相關部門先后開展各類、行動160次,依法取締“黑廣播”近百座,搗毀“黑廣播”涉藥存儲、銷售、客服一條龍窩點1個,聯合公安機關累計抓獲犯罪分子12名。
“‘黑廣播’違法犯罪數量和頻次逐漸實現動態清零,打擊成效顯著,但基于暴利誘惑,仍不時有抬頭跡象。”濟南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藥品和保健品時,建議到醫院或正規藥店購買,不要通過所謂的“熱線電話”購買。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識別“黑廣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看有沒有準點報時功能,市民若發現可疑廣播信號,可立即撥打12345政務服務熱線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