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船”再發“海陽箭”!捷龍三號遙七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鐘建軍 通訊員 姜祥 徐盛世
9月9日凌晨3點48分,由煙臺海陽東方航天港總裝出廠的捷龍三號遙七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在山東省近海海域點火升空,采用一箭十一星海上發射方式,將吉利星座05組11顆衛星送入600公里高度、50°傾角的 LEO 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9月9日凌晨3點48分,由煙臺海陽東方航天港總裝出廠的捷龍三號遙七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在山東省近海海域點火升空。(通訊員 東磊 攝)
本次發射是繼8月9日捷龍三號遙六發射后一個月內,捷龍三號火箭為吉利星座快速組網需求執行的第二次發射,充分體現出捷龍三號面向商業發射的快速響應能力和高效執行能力,未來能更好地滿足商業發射市場的時效性需求。
“在完成遙六發射后,型號隊伍深入分析研判,迅速做好火箭狀態準備、地面發射支持系統檢修維護工作。”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捷龍三號總指揮金鑫介紹,遙七針對產品測發控流程進行了持續優化,進一步提升了火箭自動化測發水平和測發效率,同時精簡優化箭上單機冗余配置,提高了發射安全性、經濟性和任務適應性。
不管是遙六,還是遙七,捷龍三號運載火箭一個月內兩發兩中,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總裝出廠地——海陽東方航天港。
作為我國首個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東方航天港在建設之初,就把如何釋放創新潛能,激發創新活力,賦能產業生態閉環放在首位。
迎著蔚藍的大海,6公里航天大道串聯起“海上發射技術區、發射回收試驗區、液體動力試驗區、星箭制造區、空天信息服務區、航天文旅區、生活服務區”等功能區塊,科學構建了“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網”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近年來,全產業鏈加速布局的同時,商業航天領域也迎來投融資熱潮。截至目前,海陽已招引集聚30個航空航天產業項目,涵蓋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配套集成、衛星應用、航天文旅等多個領域,吸引投資超300億元。東方航天港園區建設、產業集聚、品牌價值呈現持續向好局面。
一封封捷報,印證著海陽商業航天企業年發射火箭規模的成倍增長,現已成功保障我國4型固體火箭18次海上發射任務,將11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已具備年總裝總測50發火箭的產能。
商業航天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集中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與高端制造能力的深度融合。如今,海陽產業鏈各鏈條、各環節也在主動謀新,爭取更多突破。
年內,海陽在火箭發射方面,將扎實保障好計劃內的捷龍三號、引力一號、天龍三號等多次海上發射及液體火箭子級系統試驗。在能力建設方面,將形成“固液兼容、常態高頻”的火箭海上發射/試驗能力,提升火箭總裝總測能力,推動時空信息產業化發展。在園區建設方面,將加快建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液體火箭動力試車基地、衛星數據產業園等重點項目,著力打造“宜產宜居、生態活力、要素富集、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