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財經|四個月等來開海,一場藏在浪花里的價格博弈正上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潘佳蓬 李孟霏
開海,不僅是漁民豐收的開端,更是一場圍繞海鮮價格展開的“美食博弈”。
從開海前的口頭預訂,到首日現貨的價格錨定,再到從碼頭到餐桌的價格傳導,以及行業與政府的合力穩市,每一環都體現著市場規律與民間智慧的交織。
開海前:“無形市場”里的口頭約定與價格預判
“開海前這一周是我最忙的時候,電話、微信基本停不下來。這種口頭預訂啊,基本都是老客。”威海匯峰農貿市場一位批發商說,“我跟船老大們打交道這么多年,一個電話就能把事定下來,這就是咱們海鮮行業的臉面。”
開海前一周,威海水產市場便進入“電話調度”模式,批發商忙著通過電話、微信與漁船、下游客戶對接,以口頭形式預訂漁獲。這種約定雖無法律約束力,卻依賴長期合作建立的信任維系,被從業者稱為海鮮行業的“臉面”,極少出現違約情況。
批發商預判第一波漁獲價格,核心遵循“一看天、二看市、三看船”的邏輯。天氣(如臺風)、旅游熱度、南方開海情況是關鍵變量,去年開海前一場小臺風,就讓價格最終超預期上浮20%;節日訂單也會推動價格,今年中秋臨近,大宗節日訂單價格普遍在日常價基礎上上浮10-15%。
“南方海鮮確實會對我們產生影響。比如去年南方梭子蟹大豐收,價格比我們本地低了兩成,今年連云港的蟹了,100塊錢5斤,導致我們第一網梭子蟹只能跟著降價。但這個需要半個月一個月,剛開始這幾天肯定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威海的海鮮有自己的優勢,特別是新鮮度和品質方面,所以一般不會完全跟著南方價格走,會保持一個合理的差價。”威海市海鮮批發市場一位業主說。
開海日:現貨交易定“錨”,首日價格為何反更低?
開海日凌晨,漁船陸續回港,碼頭瞬間變身露天交易所。
看貨、議價、成交在幾分鐘內完成,首船海鮮的交易價格會成為全天的“風向標”——漁民會參考周邊船只的成交價定價,去年某漁民以35元/斤賣出海鮮后,次日周邊漁船基本都參照該價格談判。
開海首日價格反而比封海期低,核心源于供應鏈成本差異。封海期間,海鮮多依賴外地調入或凍品,運輸、儲存成本推高售價;開海后,本地鮮貨大規模上岸,供應激增帶動價格短期“跳水”。
“剛靠岸時特意瞄了眼旁邊小船的交易情況,發現大家喊價都在38-42元之間,心里就更有數了。”一位漁民分享他的定價策略,“買家一來,我抓起幾只螃蟹讓他們看肥度,再提提‘剛上岸的鮮貨’,買家們掂量掂量也就爽快成交了。”
為什么開海首日海鮮價格反而比封海期間更低?一位多年從事海產品銷售的業主告訴記者,封海期間的海鮮多依賴外地調入或凍品,運輸與儲存成本推高了價格。開海后本地鮮貨大規模上岸,供應激增帶來價格短期“跳水”。這種現象在2025年表現得尤為明顯,開海“第一網”迎來了小豐收,漁獲中梭子蟹占據了約八成的比例,蟹、蝦的總捕撈量相比去年同期實現了翻番。
從碼頭到餐桌:價格鏈的層層傳導與消費選擇
海鮮從碼頭到餐桌,價格會經過多環節加價。
以中等價位的梭子蟹為例,碼頭批發價約40元/斤,到農貿市場零售價升至50-55元/斤,再到餐廳菜品價可達80-100元/斤,每個環節均有其成本與利潤邏輯。
碼頭直采有著明顯優勢:“最主要是鮮度,碼頭買的是‘剛離水’的,超市里的可能已經放了一天。”一位四點就來合慶碼頭“搶鮮”的顧客表示,“價格也實在,今天這梭子蟹40塊錢一斤,比超市便宜5塊多。”
餐廳雖然按成本率定價,但開海首日海鮮常作為引流或高利潤產品。威海市春竹大酒店廚師長耿曉生表示:“定價政策上與平時海鮮沒什么區別,采購回來后,根據我們的成本率制定價格。”
消費者為“開海第一鮮”支付情感溢價,家庭宴請、朋友分享成為主要場景。“打算晚上給全家做頓‘開海宴’!我閨女最愛吃清蒸梭子蟹,我愛人喜歡辣炒皮皮蝦,正好今天都搶著了。”一位市民說。
穩市場:行業與政府的合力“穩定器”
價格波動是市場活力的體現,但行業與政府也在合力構建“穩定器”。
批發商與餐飲企業簽訂長期協議,平滑價格波動。政府支持冷鏈倉儲建設,發揮“蓄水池”作用。海鮮價格指數提供透明參考,減少信息不對稱。
威海作為中國重要的海洋漁業城市,其海洋捕撈業持續穩步發展。根據公開數據,2024年威海全市水產品產量達到341.6萬噸,同比增長4%。這一產量規模持續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在海洋經濟貢獻方面,2024年威海全市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426.6億元,同比增長6.7%,占GDP的比重為38.2%。
2025年,威海市設定了更高的目標,力爭全年海洋漁業產量突破350萬噸,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目標突破1500億元,增速達到6.5%左右。
根據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漁業產值將達到15000億元,二三產業產值比重超過54%,漁民收入將明顯提升。
“如果政府有類似的文旅宣傳或者海鮮美食策劃會更好。”威海春竹大酒店廚師長耿曉生表示,“要是有開海美食節類似推廣活動的話,客人肯定來吃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