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如何科學貼秋膘?別只盯著肉吃!
2025-08-07 09:55
央視三農閱讀 (25714) 掃描到手機
中國人自古講究立秋這天要吃點好的。清朝起,北方民間流行立秋懸秤稱重,如果比立夏時瘦,便要大口吃肉貼膘,用油脂填補夏日消耗。如今立秋,是否還有必要大快朵頤?
古代因肉類稀缺,“貼秋膘”是補充能量和儲備脂肪的習俗。對于現代人而言,夏日里長時間吹空調、喝冷飲,容易影響脾胃功能,更要科學進補。立秋以后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減少,食欲增加實屬正常。但如果入秋后大量進食高脂肪、高熱量的肉類,可能引發消化不良、胃腸不適。
現代人科學、健康地“貼秋膘”,核心在于:均衡營養,溫和進補。
攝入優質蛋白
相比紅肉和肥肉,多吃魚蝦等白肉要健康得多。它們富含優質蛋白,脂肪含量卻低得多,是增強抵抗力的好選擇。豆制品和蛋類也是優質蛋白的絕佳來源,對脾胃較弱的朋友,一碗溫熱的百合雞蛋羹就非常合適。
增加膳食纖維
秋季干燥,不妨多吃些潤燥的白色食物,比如蓮藕、山藥、百合,也別忘了深色蔬菜水果,如紫甘藍、胡蘿卜、柚子、葡萄等,它們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幫助腸道蠕動。
豐富主食結構
貼秋膘別只盯著肉,用小米、南瓜、紫薯、燕麥等雜糧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做成小米南瓜粥、紫薯飯,豐富的膳食纖維能給腸胃一個“緩沖期”,幫助消化吸收,增強機體對秋冬寒冷的適應能力。
(央視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