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被批“爛尾”!導演發文:反省中……
近日,由張譯、李光潔、蔣欣主演的熱播劇《以法之名》,收獲不少好評。
7月9日,隨著該劇迎來大結局,有關“《以法之名》 爛尾”的討論,沖上微博熱搜。
在社交媒體上,網友對其大結局的看法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這部劇是近年來同題材“尺度最大”的作品,“各方面都堪比《人民的名義》,全員演技大賞”。
也有人認為,大結局把萬海這一角色寫死,而且是死在真相即將揭曉的那一刻,讓很多人接受不了。
該劇收官當晚,導演傅東育發文:“今日收官。好的壞的,贊譽的、批評的痛斥的都收到,在總結。比如開篇入戲慢,注水抻長度,演員選擇有失誤………全在反省中。和《以法之名》告別。它記錄了我三年的跋涉歷程。感謝一路走過路過并肩過的伙伴們。謝謝包容,寬待,鼓勵與點撥~再見!在下一部作品里重逢。”
截至目前,《以法之名》在豆瓣評分為7.8分,6萬人打分,并入選了豆瓣“一周華語口碑劇集榜”。
據北京日報此前報道,作為國內首次聚焦“檢察偵查”(對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犯罪的立案偵查、對公安機關或監察機關移送案件的補充偵查等)工作的影視劇,《以法之名》讓“刀刃向內”的司法實踐具象化,劇中檢察官面對的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犯罪分子,更可能是身邊的老同事、老同學。這決定了該劇的最大亮點不是單線破案,而是對“查誰、怎么查、有哪些難處”的呈現。
該劇播出后,曾引發廣泛討論。不過,該劇播至中段時,一些觀眾反饋節奏稍顯拖沓,認為用36集講述一個案件略顯冗長,案件推進過慢。且劇集前半部分檢察人員面臨重重困難,這種無力感或許讓部分觀眾產生壓抑感。
現實中,最高檢檢察偵查廳于2025年6月正式掛牌成立。導演傅東育透露,主創團隊歷時3年,前往4個省份、十多個城市實地采風,采訪了超過100位檢察官,并查閱大量真實卷宗。環球時報發表評論稱,《以法之名》提供的也許并不是一個完美的故事,但留下一個思考:法治題材劇該如何處理“真問題”的復雜性?如何在保留戲劇張力的同時,更深刻、更貼近現實?
你看過《以法之名》嗎?
你給這部劇打多少分?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