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聞|太空出差192天,神十八乘組凌晨重返地球:采用繞地5圈快速返回方案,回家第一餐吃什么?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4年11月4日02時15分,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全部安全順利出艙,健康狀態良好,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現場畫面來了!
至此,“80后”乘組太空之旅圓滿結束,航天員葉光富重返“天宮”的圓夢征程完美收官,刷新中國航天員在軌駐留時間的紀錄,成為我國首位累計飛行時長超過一年的航天員。航天員李聰、李廣蘇的首飛之旅圓滿完成。
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192天
其間進行了2次出艙活動
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時間紀錄
出艙之后他們最想說的話是?
↓↓↓
葉光富:
中國人在軌紀錄還會刷新
葉光富: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感謝偉大祖國,感謝全國人民,感謝工程全線,讓我們飛天圓夢,平安回家。我們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人在軌駐留的時間紀錄將會很快被刷新。這次我重返到中國空間站遨游太空,再次感受到了祖國航天事業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我們也將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再接再厲,趁勢而上,為建設航天強國再立新功。
李聰:
爭取再次回到浩瀚太空
李聰:非常感謝全國人民對我們的關心,也非常感謝航天人對我們奮力地托舉。這次太空圓夢之旅,我們乘組一心,天地一體,兩次出艙活動,可以說是一氣呵成,在軌科研試驗進展得也非常順利。雖然現在我們已經圓滿完成了神舟十八號飛行任務,但是探索太空永無止境。我們一定會盡快恢復,爭取早日投入訓練,再次回到浩瀚太空,在建設航天強國新征程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廣蘇:
太空沒待夠
李廣蘇:感謝祖國和人民。太空浩瀚,神奇美麗,我們都非常享受失重帶來的別樣體驗。從太空家園返回地球家園,既有回家的興奮和開心,又有對太空的留戀和不舍,此刻最大的感受就是為偉大祖國感到驕傲。
今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后神舟十八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4月26日,神舟十八號飛行乘組進入中國空間站。
太空出差半年,神舟十八號乘組如何做到按時返航?如何確保平安歸來?如何重新適應地球?記者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采訪了相關專家。
采用繞地5圈快返方案
7.5小時進入返回程序
航天科技集團劉慶博介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于今年4月25日發射,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方式與空間站徑向對接口對接。在軌停靠半年后,于10月30日發射的神舟十九號三名航天員乘組成功太空會師,完成在軌輪換后,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結束半年太空出差,載譽而歸。
“神舟十八號返回過程分為分離、制動、再入、減速、著陸緩沖等5個階段,仍然延續神舟十二號以來的制導方式,確保返回艙落點的高精度,延續神舟十三號以來的5圈快速返回方案,確保回家之路的快捷和舒適。”劉慶博說。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王正軍告訴記者,神舟十八號飛船從空間站撤離后,采用快速返回方案,飛船在太空中繞地球飛行約5圈,用時約7.5小時,進入返回程序。
整個返回著陸過程包括制動離軌、自由滑行、再入大氣層、開傘著陸等4個階段,耗時約50分鐘。
暗夜返回現場亮如白晝
最溫暖方式迎接航天員回家
王正軍介紹,此次神舟十八號返回是在11月初,晚上基本沒有月光。根據氣象資料,11月上旬著陸場凌晨的平均氣溫是1.5攝氏度。“本次任務的難點主要是暗夜和低溫,導致目標搜索發現難、到達著陸現場難、救援現場保障要求高。”
為此,東風著陸場立足最困難、最復雜、最寒冷、最黑暗情況,按照正常情況有方案、異常情況有預案、應急情況有對策的思路,制定了飛船返回跟蹤測量方案、返回艙搜索回收方案、航天員現場救援方案等。
“按照使救援現場亮如白晝的思路,我們籌措了各種照明器材4型18套,在神舟十四號夜間搜救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著陸現場照明保障手段。”王正軍介紹,著陸場按照以最溫暖的方式救援航天員的思路,為航天員準備了睡袋、蓋毯等御寒物資,同時對醫監醫保車進行維護保養,在低溫條件下也可以為航天員提供溫度適宜的醫監醫保場所。
牛肉面?雞蛋羹?航天員回家第一餐吃什么?
航天員回家的第一餐將會吃到什么?上車的餃子,下車的面, 除了必須準備的牛肉面,3人還不約而同地點了一份雞蛋羹。此外工作人員還準備了十幾種主副食和水果,保證航天員返回地球吃上的第一頓飯種類豐富,營養均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編輯 彭茜 綜合 央視新聞、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網、紅星新聞等)